第一零五 并州派官的博弈(第1/2页)
章节报错
寇准有话说。
向敏中听到后说道:“寇相公请讲。”
寇准说道:“若大矿成,那么石炭可不仅仅是汴梁所用,以并州的位置,往东、往西,都可运达,对边军也是有帮助的。我大宋一但开始依赖石炭,若辽军突袭大矿,断了我大宋炭运,这事才是大麻烦。”
向敏中反驳:“因为怕辽军偷袭,也不能不用。当下汴梁城今冬的柴就不够用了,现在立即开挖,顺利的话,下雪前第一批石炭就能运到汴梁,也能供给边关。”
因噎废食。
寇准等的就是向敏中这话。
寇准看了李沆一眼:“李公,这并州要有新规矩,保炭路,需要打的时候,要打的。”
李沆沉默了。
打,他不愿意。
可不打,保不住矿区,石炭供给一但断掉,当人们习惯了从木炭换成石炭之后,那么这个影响是巨大的。
想来想去,李沆说道:“我大宋,地大物博,别处就没石炭了?”
刘安心说,要坏事。
毕士安开口了:“并州便是我大宋土地,你何惧辽人如鬼魅?”
李沆摇了摇头:“并州是战略要地。”
毕士安没等李沆说道就抢了话:“正因为是战略要地,加派兵马便是,并州的石炭之利,足以养活更多的兵马,我看并州为护矿,可适当放一点兵权。”
毕士安说完站了起来:“官家,老臣愿往并州。”
皇帝不想让毕士安去。
毕士安年龄大了,别说去赴任,这么远的路都让皇帝不放心。
皇帝当下说道:“放一点兵权罢了,不过武官人选要选好,朕要亲自过问。”皇帝这话的意思已经挑明,只能在皇家最可信的武官之中挑选。
那么,第一武官跳不出四大武勋世家,第二、第三,也要在汴梁城武勋的候、伯两级武官之中选信得过的人。
“臣愿往!”
石保吉站了出来。
石保吉,清远军被打散的时候,他出来救急。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又主动挑重担,皇帝很满意。
“就石将军了。”毕士安支持。
寇准没说话,他不急,若反对的声音太大,他才会开口,反之他会选择沉默。因为他要把力量用在接下来文官的挑选上。
吕蒙正也没意见,向敏中也认为可以。
这两人都同意了,王旦也不好说什么。
张齐贤不敢开口,提到并州的事情之后,他和温仲舒就根本不敢接话,是他们害怕不敢去的。所以这会也不敢说话,只能随大流。
多数人认同,他们也就认同了。
皇帝看大家都同意便说道:“就这么定了,不过文官当中,朕认为状元王曾还是有才华的,算他一个。”
“臣领旨。”
选状元,没有提反对意见,再说了王曾也不可能是三上官之一,只能是六个辅官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排在末尾的。
所以,无所谓。
寇准又把所有筹码都推了,这次他还没看牌呢。
不过,他心情很爽。
王曾是怎么回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王曾已经很久不和刘安来往了,专心在李沆家里,作为了李沆的女婿,正是努力作一个好女婿,非常听李沆的话。
但事实上呢。
王曾是刘安的铁杆。
那么,再安排一个人,两名上级文官之一,这事便有意思了。
所以,寇准把筹码都推了,因为他内心爽,也相信这一把自己必胜。
果真,清一色大同花。
寇准放声大笑。
这事,天意!
寇准站了起来:“官家,臣推荐一人,可负责税收与监督矿区生产。”
“何人?”
“王嗣宗。”
听到这个名字,王旦都大吃一惊。
要知道整个朝堂之上,最讨厌王嗣宗的寇准,而且这个王嗣宗因为与寇准不和,光是辞官疏就写了八道。
此人,有才,但喜欢骂人,而且听到风声就骂,骂的非常难听。
骂错了,也不承认,反正就是喜欢骂。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吏,才能出众,极出众。
寇准前几天还和他吵过,皇帝都没办法,只能把王嗣宗外派,已经任命到陕州,同时任检校太傅。
寇准竟然推荐了他。
王旦笑了,立即附和:“臣附议。”
寇准推荐的是自己朝堂之上的敌人,这事可以有。
所有人都同意了。
寇准看了刘安一眼。
刘安懂。
这个人是主战派,而且才干出众,虽然与寇准不和,但寇准相信自己能搞定这位。
最后一个上级官员,绝对清流,稀泥派,吕蒙正推荐。
胡旦。
没什么大本事,文采出众,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