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说完,许铭和董云都大笑起来,二人心中非常的轻松,毕竟击败了罗刹国之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帝国将会迎来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外部环境,至少是在北方,大明将不会再有战火燃起。

“不知道现在北庭都护府和岭北都护府的情况如何了?”

董云索性躺在地上,这段时间的奋战让这个战将很是疲惫,可是思绪却又飘向了北庭都护府和岭北都护府。

“不知道,也许也是在收获战果吧。”

此时的北庭都护府都护田镇北也正在率部休整,大批被俘虏的罗刹国士兵,以及罗刹国的各部落人口,正在被明军各部押解着向南进发,前往南面两百多里外的战俘营看押。

“朝廷竟然还要留着这些俘虏,难不成是要卖了换钱?”

田镇北看着漫长的俘虏队伍,心中不免“恶意揣测”起来。

此时已经是国防部下达“优待俘虏”命令半个多月之后了,田镇北虽然执行了这道命令,但是心中也与都护郑义一样,很是不满,毕竟明军西路各部将士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田镇北看了一会儿俘虏队伍,然后便对跟在身边的国防军第十四军副总兵付明武说道:“统计一下各部的俘虏,四天之内给我一个具体的数字,并且也要将这些俘虏全部登记造册。”

付明武顿了顿,说道:“都护这是要做什么?”

“你看着吧,朝廷下一步肯定要在这些俘虏的身上做文章的,咱们还是提早做些准备为好。”

付明武不相信,说道:“我看顶多也就是拿这些俘虏作为交换条件而已,别的还能干什么?”

“看看再说吧。”

转眼到了崇祯二十六年七月上旬。

在刘衍的主持下,国防部、参谋部、工部联合拟定了一道命令,大明帝国准备在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一些修筑一道新的防御工事。

这道防御工事将由数量众多的要塞、堡垒,以及绵延的壕沟、城墙,以及数量众多的烽火台组成,完全就是一个“改良版”的长城修建方案。

这道防御工事,也被刘衍命名为“大明新的长城”。

不过财政部尚书岳明却对这个工程意见很大,因为要想在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方修建一条绵延数万里的浩大防御工事,这其中的花费,将会是数以千万计的!

以目前大明帝国的财政状况来看,这道防御工事的上马是非常不明智的,会给大明帝国压上一个沉重的负担。

于是刘衍召集内阁各部尚书,专门就这道“新的长城”举行了一场会议,商讨这项防御工程的可行性。

会议中,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首先陈述了北方罗刹国的情况,特别是罗刹国侵略成性的民族性格,以及罗刹国与大明绵延一万多里的漫长边境线的情况,断定北方边境上没有可以据守的险要,没有以往修筑过的防御工事,战后大明只能以大量驻防军分布驻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此法会给朝廷造成很沉重的军费开支。

而修建防线,目前看来也只是修建投入的开支巨大,后期可以让北疆减少大量的驻防军兵力,节省巨大的军费数额。

随后刘衍直接发言,认为这道防御的修建有很多节省开支的地方,比如可以用军中数万的罗刹国俘虏充当苦力,同时还可以向朝鲜国、日本国下令:凡是可以免费出力参与防线修筑者,可以获得大量的规划积分。

如此便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力成本,让防线的修筑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这道防线的工期也并不限定死,大明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慢慢的去修建。

另外,刘衍目前正准备与罗刹国签订停战条约,到时候以大明获胜的姿态,可以从罗刹国得到大量的赔款,或者是其他的好处,这笔收入也可以作为资本,算进防线的建设成本之中。

“如此算下来,这道北方防线的投入数额,可以大大减少,也不会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

刘衍看着已经被说动的岳明,随后又补充道:“这道防线一旦修建完成,长城就彻底成了我华夏的内线防御。北方的新防线将组成第一道防御,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将组成第二道防御,长城周边将永久的成为华夏腹地,不再成为北方敌军南下的焦土,将我华夏的边防线向北延伸了数千里之遥!”

“所以……”

说到这里,刘衍猛地站了起来,其余众人也纷纷站起身来。

“所以,这道防线的修筑势在必行,这是功在千秋之事,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北方条约签订

崇祯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北京城。

这一天,大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就停战条约进行谈判。

为了这份停战条约的谈判,俄罗斯帝国派出了一个由一百七十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莫斯科一路向东,抵达了北京城。

也就是在这一天,大明帝国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