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的问题,耗费了很大的心血,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柴荣灭佛,柴荣就想得罪佛祖吗?他也不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当官的都信,最有名气的就是赵匡胤兄弟俩,柴荣很强势,他的决定没人敢违背,所以灭佛,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柴荣仇视宗教,除了这一点,柴荣还积极和南方进行贸易,看看能不能换一点铜矿,但是适得其反,江南等地的铜矿这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不能出口,而南方有丰富的货物,在和中原的交易中,中原的大量铜钱反而流到了南方,这让柴荣郁闷不已。

既然和南方交易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和外国,当时叫做高丽,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面,那里的铜矿也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所以柴荣就鼓励今天山东一带的百姓下海经商,把高丽的铜矿搞过来。

这一点和日本有点类似,日本白银矿储量十分丰富,但是铜矿稀缺,日本就长期和中国进行交易,他的一个目的就是把中国的铜钱运回去,所以日本考古发现的铜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日本白银虽然多,但是价值也大,不太适合日常生活,而日本白银存量大,价格自然就低,所以近代,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白银大量外流,对本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除此之外,柴荣还下令民进不准私藏铜器,谁家要是有了铜器不交出来,那就是要按照重量判刑的,这一点也是很严厉的,虽然史书上没有说这一招到底害死了多少人,但是随便想一下,估计执行起来,那也是有着一股子血腥味的。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柴荣搜集到了相当一部分铜料,他终于能够造钱了,这也大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毕竟整天打仗,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铸钱,除了为国库增加了收入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货币就是随着商业交换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商业越繁荣,那么就需要越多的一般等价物来代表等价的商品,要是一般等价物不足,而商品过多,这就会造成一般等价物价格偏高,一般等价物的价值高于它本身的实际价值,这就损害了商品交易者的利益,自然会减少商品交易,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工商业的萎缩。

现在柴荣大批的铸钱,对于工商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

在工商业方面,柴荣有一定的发言权,毕竟柴荣干过这个,他小时候摆过地摊卖过伞,走南闯北跑过生意,贩卖过茶叶,在当地也算是个知名人物。

而且柴荣从商的经历还不段,据说前前后后将近十多年,这么多年在商场里沉浮,柴荣对与这一行业自然是知道的很清楚。

他知道商人最恨什么,也知道政府在这一块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毕竟他是当事人,这样的经历,那可是不论什么调研和报告都换不来的。

所以工商业的政策,柴荣制定的那是相当的快,而且还很具体,比如之前要交过路费,不管走到哪,只要是在官道上,走过去就要交钱,这里面对于关卡的数量和征收规模没有具体的标准,各地也都不一样。

只在官道上收税的还算是轻的,最坑的也是最严厉的一个,那就是只要是路上,就要交钱,有的人想走小路,不好意思,小路上也有关卡。

小路不行那就走水路,不好意思,河上面有码头,你只要下船就要交税,甚至有的公然在河面上搞起了关卡。

工商业搞得就是商品货物的流通,但是现在看看,路上到处都要钱,除非能在天上飞着,不然的话,不论到哪都要钱,都要抽税,这就大大的阻碍的商品货物的流通,商品流通不起来,工商业就谈不上发展。

所以柴荣就把过路费啥的全部撤了,谁要是敢在半路上在设个关卡要钱,那要重重处罚。

而且不仅如此,柴荣还减轻了工商业者的税负,之前运一批货物,走的时候要给当地政府交税,到了地方销售的时候,还要再交一次税,柴荣就规定,一批货物在出发地区不再交税只到了目的地再交税。

这是在商税方面,也是当年柴荣亲身经历过的方面,他当时就是把淮南的茶运到河北去卖,这中间的路有多难走,他很明白。

此外,还有历来最关键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盐,一个是酒醋。

盐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它的重要性大家也都明白,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也是搜刮老百姓的一个方式。

柴荣这一次就针对这个也进行了改革,因为盐的价格太贵。柴荣也不能降低盐价啊,毕竟国家还要靠着盐税吃饭呢。

所以柴荣就区别对待,那些买的起盐吃的人,那就去买盐吃,买不起的统一一下,让他们不需要用钱买,只要用蚕桑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抵价就行了,而且还可以先吃盐,然后等到收税的时候,把吃盐该交的东西和税收一起交上去。但是这个价格还是蛮低的。

再有一点个就是醋和酒,这两样东西在古代经常都是不允许百姓自己搞的,在民间有时禁止,有时开放,这都是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