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竟然还懂得炼铁。特别是高云山,心想:“这位大人不会是外行指挥内行吧,要真是这样,我还怎么干啊!”

其实,刘衍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给炼铁场的炼铁炉子加一个蓄热室。

此时大明炼铁的冶铁炉都是敞开式的,燃料的热效率很低。而按照刘衍的办法,用耐热材料修建一个蓄热室,把燃料的热效率提升上去。

而这个蓄热室更大的作用其实在于提升炉温,可以用在炼钢上。冶炼生铁的炉子温度最高不到一千两百度,要熔化钢水得到一千六百度。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耐热的材料作炉子,刘衍只能用现有的高炉试一试,之后再抓紧时间研发修建炼钢炉的耐火砖。

此时,高云山在刘衍的指挥下,虽然心中有些嘀咕,不过还是领命,正在招呼炼铁场的人手,按照刘衍的意思改建冶铁炉。正好修建炼铁场的泥瓦匠都在,此事正好一并干了。

借着改造冶铁炉的功夫,刘衍又跟炼铁场的主管汤原熟络上了。这个汤原是高云山的徒弟,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整个人却像是四、五十岁一般,土得掉渣。

新冶铁炉的设计图其实都在刘衍的脑子里了,整个白天,炼铁场忙乎的就是炼钢之前的准备工作,炼铁场的工匠在高云山的指挥下,烧砖的烧砖,备料的备料,木工也挽起袖子开干,整个炼铁场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这天晚上,刘衍眼看炼钢的准备工作还没结束,看样子是要到明天了,于是就直接睡在了铁料场的署房内。

而高云山则是依旧在忙碌着,虽然高云山对于刘衍的指挥并不是很看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高云山在听了刘衍的话之后,下意识里已经相信,按照刘衍的办法一定能够炼出精铁来,想想也真是奇怪。

此时,干了一辈子镶头兼职铁匠的高云山显得非常亢奋,撸起袖子不断大声吆喝着手下的铁匠和学徒,为改造高炉、炼铁做着最后的准备。

“大家加把劲啊!今天晚上必须准备就绪,每天一早,咱们就要炼出第一炉精铁来,大人可还等着咱们的消息呢!”

其实,按照刘衍给出的改造图纸,炼铁场冶铁炉的改造工程并不复杂,甚至连砖都不必再烧。高云山和汤原商议了一下,便将之前修建了一半的一个炭窑拆了,再加上原本塌掉的炉子,就凑够了刘衍需要的耐火砖。

众人费时间准备的只是木炭、铁料,以及清空这座新冶铁炉周边五十步内的一切人和物。

按照刘衍的说法,此番炼铁是试水,为了安全起见,冶铁炉周围必须清空,以防止炼铁的过程中炉子突然坍塌、起火。

第二天一大早,忙碌了一晚上的高云山和一众工匠都聚在新冶铁炉旁边,众人的脸上满是欣喜和好奇。

这时,刘衍也赶了过来,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座新的冶铁炉。

只见这座新冶铁炉其实就是就在原有冶铁炉旁边的坑顶直接又挖一个坑,砌起一个小砖房,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之后,工匠们又挖出了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动,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以便增加冶铁炉内的温度。

剩下的工作全都是收尾的事情了,都是木匠和铁匠的活。

苗绍看着这个样子怪异的高炉,小声嘀咕道:“这样的炉子真的好用吗?”

刘衍听到,笑着说道:“放心,一定好用!”

那边,在得到刘衍的指点之后,只见高云山带着众木匠和铁匠将鼓风口改造了一番,使其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这些活计都不是什么难事,高云山带着几名木匠和铁匠三下两下就改造完了。

这时,刘衍特意抬头看了看炉顶,如果是炼制精铁的话,最理想的蓄热室,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从炉顶那边进料。

所以,刘衍的规划就只能是用铁片作一个大喇叭,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喇叭口之上是一个弯弯的铁管,另一头可以插到砖砌的通道里。

总之,刘衍的这一套设计非常的简陋,和后世的炼钢炉相比不知差了多少,但高云山等人还是被其中一个细节给震住了。

“大人,为什么人轻轻一摇,这风扇的铁扇叶就转得这么快?”

高云山看着一切就绪的新冶铁炉,好奇的问道。

其实,在其他的冶铁炉里风扇都是转动得很慢的,任凭炉工如何费力,也不可能转得太快,所以在铁匠行里,都有着炉工累如耕牛的说法。

这座新冶铁炉的风扇之所以能够转得飞快,是因为刘衍特意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做的变速齿轮,用来驱动手摇风扇。

这个变速齿轮的想法,还是昨天刘衍在炼铁场工地上看到自己之前拿出来的滑轮组受到的启发,并且让高云山带人安装上去了。

虽然这些齿轮都